在激光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当下,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因覆盖紫光到绿光多波长范围,成为激光显示、AR、医疗等领域的核心光源。但长期以来,该领域核心技术与产能被少数国际企业垄断,国产化突破迫在眉睫。成长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飓芯科技,自 2019 年在柳州成立以来,便以 “氮化镓及激光器国产化” 为目标,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氮化镓激光器国产化的企业。本次《光引未来·大咖说》邀请到飓芯科技董事长胡晓东,围绕企业发展、产品创新、行业趋势及战略规划,解读了公司如何以技术突破推动氮化镓激光产业国产化进程。
扫码查看完整采访

核心产品:高功率蓝光激光器,精准匹配激光加工需求
飓芯科技起源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9 年在柳州正式成立,核心目标是推动氮化镓及激光器的国产化。作为国内首个实现氮化镓激光器国产化的企业,公司已第三次参加 CIOE 中国光博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逐步构建起在氮化镓激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谈及本次展会的突破性产品,胡晓东表示飓芯科技每次参展均会带来新品,本次重点推出高功率蓝光激光器。产品研发与推出主要基于两点考量:一是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方向;二是匹配自身技术与产业化能力,当前公司已具备规模化供应高功率蓝光激光器的实力。
这款高功率蓝光激光器主要针对高反射率金属加工(例如铜材料的切割与焊接),其核心价值在于填补国内高功率蓝光激光光源的国产化空白,解决此前行业完全依赖进口的痛点,为激光加工领域的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稳定提供支撑。
应用前景:看好激光显示率先爆发,遵循 “先易后难” 产品节奏
对于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的多元应用场景,胡晓东分析,该技术覆盖紫光、蓝光、绿光多波长范围,且不同功率对应不同应用场景,市场潜力广阔。此前国内缺乏氮化镓激光器产业能力,完全依赖进口;飓芯科技产品推出后,虽已满足部分存量市场需求,但仍在积极探索新应用场景。
在众多场景中,他尤为看好激光显示领域的爆发潜力:“显示市场需求量稳定,升级空间大,并且其低端产品对功率要求较低,技术难度相对可控。” 作为初创企业,飓芯科技遵循 “先易后难” 的产品节奏,同时兼顾市场需求 —— 例如最初推出低功率蓝光激光器后,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小功率绿光激光器需求更旺盛,便迅速调整生产策略,体现出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产品策略:平衡 “按部就班” 与 “市场先机”,短期与中长期布局并行
面对不同场景的技术需求,飓芯科技的产品策略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基于自身技术、工艺、工业化能力的综合难度,按部就班规划生产布局;另一方面,为避免错过市场机遇,会根据市场需求提前攻关关键技术,打破既定节奏。
理想状态是同时推进短期产品与中长期产品开发,短期产品需满足当下市场需求,保障企业生存与稳定;中长期产品则瞄准未来技术趋势,为企业预留增长空间,目前飓芯科技已在这两方面形成并行布局。
成本与供应链:以基础产品保障生存,不计成本攻坚国家需求
作为全球少数能批量生产氮化镓激光器的企业之一,飓芯科技在技术领先性与制造成本间保持着独特平衡。从高校科研转向产业时,曾面临攻克重大需求但良率低、成本高的难题。公司的解决方案是:以满足市场基本需求的产品为 “打底”,保障企业盈利与生存;同时不计成本投入国家重要领域的技术攻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胡晓东表示尽管企业需考虑利润,但不会被短期利益绑架,会主动参与国家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目前已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供应链韧性构建上,依托国产化技术积累,逐步摆脱对进口核心环节的依赖,同时通过与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构建起适配自身产能与需求的供应链体系,应对国际竞争与技术迭代压力。行业挑战与战略规划以 “精细化管理” 破局,分阶段实现 “做实、做好、做大、做强”。
谈及我国半导体激光企业面临的挑战,他认为,技术追赶、标准制定、应用生态构建均需突破,但核心在于 “综合能力提升”。半导体激光领域门槛高,企业成功不仅需要解决科学、技术、工艺问题,还需做好企业文化、商业运作、市场洞察与团队管理。没有单一决定因素,必须精细化管理每一步,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
对于未来 3-5 年的规划,飓芯科技提出 “做实、做好、做大、做强” 的八字目标:目前已实现 “做实”,产业落地且产品推向市场;正处于 “做好” 阶段,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下一步将聚焦 “做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展国际市场;最终实现 “做强”,成为全球氮化镓激光领域的领先企业。
为支撑这一目标,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保障现有产品迭代,另一方面布局更高功率、更多波长的激光器研发。值得一提的是,飓芯科技成立不久便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未来将继续深度参与国家激光产业发展,贡献国产化力量。
行业寄语:以 “众人拾柴” 促产业升级,以 “空杯心态” 拥抱成长
在胡晓东看来,光技术是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其应用已渗透到显示、制造、医疗、通信等多个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而光技术的落地与发展,需 “众人拾柴”—— 企业需与地方政府、资本、上下游伙伴协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加速产业升级。他以飓芯科技落地柳州为例:“柳州作为老工业城市,从民众到政府都有强烈的产业情怀,愿意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这种营商环境与协同氛围,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土壤。”
对于年轻光电从业者,分享了自身经历:“从高校教授转向企业运营,我始终抱着‘空杯心态’从头学习,因为科研与产业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并寄语年轻从业者:要清晰认识自身定位,主动拥抱角色转变;保持学习热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既要专注技术突破,也要关注市场与产业需求,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实现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