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在同期举办的“万兆光接入技术趋势及应用论坛”上,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蒋铭介绍了50G-PON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进展,以及如何提升万兆光网业务体验和保障工业PON安全。
当然,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应用层面,万兆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蒋铭表示,目前运营商积极推动“万兆”应用探索,沉浸感大屏、裸眼3D、自由视角及直播、万兆网络存储、大屏云游戏等万兆家庭云网新业务不断涌现,此外还有中小微企业智能组网、万兆直播基地、万兆校园网、算力集群一跳入算、万兆数字工厂等面向政企的多样性场景业务。
50G-PON是实现万兆的基础,目前国际标准已经基本完成,OLT大功率Tx、高灵敏度Rx、ONU大功率Tx、DSP、双速率接收等核心光电技术陆续取得突破,产业日趋成熟。蒋铭介绍,目前50G-PON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部分厂家达到100%。不过,面向规模商用,部分关键技术需要持续研究和突破。从中国电信的角度看,最大的挑战是EPON三代共存,目前有两条技术路线,一个是三代波分,通过EPON ONU上行波长收窄;另一个是三代时分,在下行寻找新波长,上行需要多速率接收新方案。目前中国电信正联合产业界进行论证和平谷。另外的挑战包括Class C+功率预算的上行50G,以及上行25G/50G双速率,目前还没有可商用的期间。还有是局端多摸光模块高密度和低功耗的挑战,光模块需要在小型化的同时满足低功耗需求。据悉,中国电信首次提出的基于多模光模块的多代共存50G-PON技术方案,是运营商平滑升级万兆的关键使能技术。具体来看,G/XG(S)/50G-PON三模OLT光模块亟需 SFP形态,支持16口/板,可平替升级(QSFP-DD形态仅支持8口/板)。目前中国电信研究院已经联合产业合作伙伴,首次完成了SFP-DD小型化“三模共存”50G-PON OLT光模块及系统验证。蒋铭表示,整体来看,50G PON从器件到设备的进展较快。预计到明年50G PON设备可以陆续进行商用。实践探索方面,上海电信在“模速空间”启动双万兆接入服务,并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产品,基于50G-PON实现全光一跳入算,1毫秒接入临港智算。
FTTR的出现,在提升家庭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政企场景应用的挖掘提供了可能性。目前FTTR-H主要解决家庭内网络问题,以增强体验为主,主要部署形态为1主+1从;FTTR-B则是打通中小企业“黄金10米”,聚焦商务办公、餐饮、酒店等,主要部署形态为1主+3从或更多。蒋铭表示,针对新业务的发展方向和万兆连接,中国电信对FTTR-B提出三个“新”的理念。新生态:互通解耦,推动FTTR产业健康发展。复用成熟的PON产业生态,沿用并扩展现有物理层速率、光接口指标,简化PON链路层标准。可为芯片、器件、设备、线缆、运营商等众多参与者,提供开放的产业环境,规避产业分裂。新架构:管控总线,构建标准化的网关能力底座。基于MQTT协议实现设备、芯片模组、业务插件间通信的接口协议统一,设计研发敏捷、开放的Mbus总线能力底座,支持软硬件能力灵活扩展。新产品:融合算力,促进新型业务的一体化落地。打造网络与算力合一的新形态网关架构,与云、AI、安全等技术深度融合,提供“网络+服务+能力”为核心的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优质、贴心的服务。目前,中国电信基于FTTR-B进行了校园网场景的应用探索,采用“三模50G-PON+ FTTR-B”技术,打造“极速全光、极致体验、极光覆盖、极简部署、极简运维”的高品质数字校园网络,能满足多个楼宇之间的无缝漫游,带宽能力提升5倍。
对于工业PON,中国电信从2017年就开展研发和实践,通过不断推进工业PON技术的演进升级,打造工厂网络融合光底座,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供边缘计算功能,与云平台对接构建工业数据智慧中心,依网生云,依云生智,以智赋能。
工业场景中,安全是关键能力。今年8月份,中国电信发布《工业PON安全白皮书》,提出了工业PON安全技术框架,包含工业PON安全能力、关键技术,制定了工业PON安全的等级要求,为工业PON提供差异化竞争能力提供依据。
为了评估不同工业场景下的PON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参考国家标准GB/T 35673-2017中对工业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分级思路和要求,建议将工业PON网络安全分为SL1-SL4四个等级,并结合安全能力给出分级建议。
蒋铭强调,工业PON安全方案依托统一资产管理、业务零中断、立体纵深防御、智能化安全运维等能力,帮助工业企业切实提升工业PON系统网络安全基线防护水平,提升工业网络可靠性、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工业互联网场景探索方面,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产业伙伴成功验证全球首个50G-PON工厂试点应用,引入“机器质检”替代人工检测,检测效率提升5%。
面向万兆,将会承载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宽带质量提升变得更为重要。蒋铭介绍,目前在现网主要采用拨测类、状态类技术手段,包含DPI、网关探针、STB探针等方式对网络状态实时监控和业务拔测。新型基于OLT智能板的业务体验分析能力,则可以增强宽带端到端诊断分析能力,补充提供了用户业务的实时网络层质量测度。据了解,OLT内置智能板,基于DPI/DFI技术,提供端到端业务质量实时度量KPI指标及接入网络KPI指标,实现四段定界,覆盖家庭/政企、ODN、OLT/承载及内容源,最多7段RTT分布时延采集及计算分析,端到端质差定界相对精准。部分试点效果表明,质差用户识别准确率约为73%,原因定位准确率约为91%,已经形成较好效果,但仍有完善提升空间。另外,支持以Telemetry协议上报XDR话单,可形成统一的采集能力和开放获取能力,可结合原有拨测类、状态类指标,完善业务质量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