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行业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驱动力,被誉为智能化时代的神经触角,是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基础。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知、测量和监测环境变量的装置,通过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了关键的数据输入。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升级,传感器将朝着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发展,同时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光电传感器属于非接触式、智能、绿色环保产品,随着产业升级,对光电传感器在小型化、高精度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我们尤为看好其在工控领域、汽车电子以及智能家居等行业的发展前景,相信我们的产品能为客户带来更优质体验。 首先,我们能看到光电行业变化很快,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在手机、汽车、家居等传统载体上,也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应用。比如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中,就已经有诸多新的光电应用。像投影仪被搬到了车上,很多按键也变成了光电式虚拟按键,还有摄像头、各类传感器以及交互式光电技术正逐步被引入车中。后续如家居领域、更智能化的机器人等传统载体上,乃至低空经济、智能化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中都会有新技术、新应用出现。 我们公司在创新上投入很大,所以每年都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并且得益于CIOE这一平台,我们每年都会进行新产品发布。在创新能力上,我们目前聚焦于两方面:一是产品的微型化以及系统的模组“集约”;二是更多交互式技术的发展。大家能看到,像直播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交互式特点,我们在技术上也会着力去助力实现更多交互式场景,同时,交互式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汽车等多个领域。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距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地形测绘等领域,能够生成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精确感知和建模。 激光测风雷达是专门用于测量风速和风向的设备,通过分析激光束在大气中的散射特性,能够实时、精确地获取风场信息,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风电场选址与运行优化、飞行器导航等场景。 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赵德平 激光行业此前发展大多集中在工业激光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熟的技术。这些技术同时也可以帮助未来激光应用在更多需要获取数据的领域。激光雷达的本质是传感器,发展快且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用在风电、智能驾驶、工业、智能制造、气象等各领域,相信未来从业者还会不断探索新的应用,或者在目前已有的应用场景中挖掘更多创新解决方案,我认为这个方向非常有前景。 飞行器在飞行时对风的感知非常重要,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的低空经济发展,测风需求从原本机场等特定区域提升到全域,这为我们光恒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深度参与了多个低空示范点,未来几年还会持续深耕。 2024年,AR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创新趋势明显。在硬件方面,AR眼镜技术迎来新突破,显示技术、AI融合以及光波导技术不断创新,使得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在软件应用上,AR技术正逐渐从娱乐领域拓展至商业、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强大工具。 此外,AR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更智能、更高效、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的发展。未来,AR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谷东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崔海涛 AR 这个话题存在已久,但一直未出现人手一台的火热局面。以前 AR 更侧重于特定功能呈现,制作周期长,普适性和泛化性较差。而如今有两个契机,一是大模型的普及,现在我们在手机上已有上百个大模型平台可供选择,谷东也有自己的大模型平台来更好地适配 AR 眼镜,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二是我们在成本和技术上已取得突破,能在普通眼镜及较轻重量的情况下实现功能。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会推动 AR 的发展。比如在未来两三年,对于近视人群,眼镜店可能会有很大比重用功能镜架取代普通镜架,这是一个很好的增长趋势。另外,在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如旅游购物、教育、工业等,随着成本降低和适用性普及,AR 可以解决更多生活和工作辅助的作用。 在当前这个时间点,AR 的普及具备了之前提到的一些时机。就全球范围而言,我国的 AR 技术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而且 AR 的光学供应链以及其他供应链基本都集中在国内。像国际巨头推出的眼镜,其供应链生产大多也在中国,所以中国拥有非常齐全的 AR 供应链基础。这为我们下一步向全球输出技术方案和优秀产品提供了良好基础。此外,中国有一批 AR 从业者、爱好者以及使用者,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 AR 使用者市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很荣幸能在国内这样好的环境中从事 AR 领域的探索。既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又有上游供应链的支持,中国的 AR 企业一定能够冲出国内、走向世界。 红外民用发展趋势正呈现蓬勃增长态势,正拓展至多个新兴领域。技术的进步使得红外设备成本降低、性能提升,为其在多个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社会对安全、监控、检测等需求的不断增加,红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升级与发展。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庞惠民 红外热成像在汽车领域已较为普及,目前在高端车辆上有成熟应用,比如宝马等系列汽车。下面简单介绍其车内应用原理,它能透过尘霾成像,无需光线,且可穿过尘埃。像在雾天或夜晚行车时,车灯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截至目前尚无其他技术可取代它。不过,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缺点是成本高昂。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中国热成像技术的芯片及成本已降至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应用时机已然成熟。此前是技术没问题但成本受限,现在这一问题已解决。我们此次带来的车载环视系统,这两天接待了一波又一波感兴趣的用户,该系统还可结合智能识别,为驾驶提供准确安全的信息。 不仅如此,在汽车制造环节,红外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有待与汽车行业厂家共同开发。比如在电池充电、使用过程以及充电桩的安全保障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案例,且正在大规模推广。像我们给某车厂电子车间做的充电监控就成功避免了多起严重事故。充电桩存在温度过热产生安全隐患的情况,而这恰是红外技术的长处。过去因成本高、价格超过充电桩本身,难以被接受,如今随着技术突破、成本降低,这些能消除安全隐患的相关产品会很受用户欢迎。 在红外领域,随着探测器成本瓶颈的突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与大家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比如检查家中电路发热情况,以前因价格高昂需依赖专业公司,如今民用产品价格降至 1000 元左右的万用表已出现。这是红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突破性价比后,红外技术正从军事化、工业化迈向民用化时代。只有民用产品得到推广,相关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