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整理自CIOE2025展会资料、AI大模型网络资料
光电产业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之一,不断涌现出创新成果与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亮点。将于9月10-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CIOE中国光博会紧抓技术热点,特别开设“光电热点技术”专栏,深度聚焦光电产业与热点技术互相融合,探索其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期为第三期: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突破成本瓶颈,重塑民用市场格局,点亮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未来图景。
低成本新技术: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显著的性能优势
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在性能上展现出了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其一,成本优势极为突出。相较于依赖硅、锗及III-V族化合物材料,需通过高温外延工艺精确调控成分,制造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的传统红外光电探测器,胶体量子点探测器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流程简单,工艺设备价格低,环境控制难度小。光谷实验室的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量产后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显著降低了红外技术的应用门槛。
其二,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可在常温下工作,无需制冷设备。传统的一些红外探测器为了降低噪声、提高性能,往往需要配备复杂且昂贵的制冷系统,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成本,还限制了其应用场景的灵活性。而胶体量子点探测器常温工作的特性,使其制成的成像模组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便携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对设备便携性有要求的领域,如户外巡检、移动安防等。
其三,在成像分辨率方面,胶体量子点探测器具有出色的表现。其采用溶液法一体化异质集成工艺与读出电路集成,像素由读出电路像素电极定义,能够实现类似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千万级像素的高分辨成像。这种高分辨率成像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清晰、细腻的红外图像,有助于在安防监控、工业检测等领域更准确地识别目标物体、发现细微缺陷。
蓬勃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呈现出一系列令人期待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性能提升的空间巨大。科研人员将继续深入研究量子点的物理化学性质,优化探测器的结构和制备工艺,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例如,通过改进量子点的表面钝化技术,减少表面缺陷,降低暗电流和噪声,有望实现更高的探测精度;通过探索新的电荷传输机制和材料体系,提升载流子迁移率,缩短响应时间,使探测器能够更快地捕捉快速变化的红外信号。
红外技术在民用场景中的广泛赋能
气体检漏:工业安全的"隐形卫士"
在化工、能源等诸多工业领域,气体泄漏是一个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传统的气体检漏方法,如人工嗅探、涂抹肥皂水检测等,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一些微量、不易察觉的泄漏源往往难以发现,同时人工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红外技术的应用,为气体检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基于红外吸收原理,不同气体对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具有独特的吸收特性。当存在气体泄漏时,泄漏的气体分子会吸收相应波长的红外光,导致红外辐射强度发生变化。通过高精度的红外气体检漏仪,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辐射强度的变化,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泄漏点。与传统方法相比,红外气体检漏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远距离检测等显著优势。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区域进行扫描,迅速锁定泄漏源,大大提高了检漏效率。对于一些危险环境,如高压管道、有毒气体泄漏区域等,红外检漏仪可实现远程检测,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石油石化:全流程安全与效率的提升
石油石化行业涉及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诉求。红外技术在石油石化领域的多个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石油开采到炼化加工,再到产品运输,全方位助力行业提升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
在石油井场监测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监测油井井口、管道连接处等部位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因泄漏、堵塞等原因导致的温度异常,预防事故发生。在油气运输巡检方面,利用红外检测设备对输油输气管道进行定期检测,能够快速发现管道腐蚀、泄漏等问题,保障油气运输的安全。在炼化加工过程中,红外测温技术可对反应釜、蒸馏塔等关键设备进行实时温度监测,确保生产过程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避免因温度失控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监控方面,红外热成像设备可对厂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即使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清晰地监测人员和车辆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将红外技术与智能分析系统相结合,还能实现对异常行为的自动识别和预警,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红外技术贯穿石油石化行业的全流程,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电力电网:保障供电稳定的"智慧眼睛"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红外技术在电力电网领域的应用,为电力设备的监测和维护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手段,如同为电力系统安装了一双"智慧眼睛"。
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通过、接触电阻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设备出现故障,如接头松动、过载、短路等情况时,其发热情况会发生异常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检测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直观地呈现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红外热像图的分析,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发现温度异常升高的部位,准确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这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不仅能够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实时监测,避免了因停电检测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检测到设备内部的潜在问题,提前预警,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变电站中,红外热成像仪可对变压器、断路器、刀闸等关键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设备发热异常情况。在输电线路巡检方面,利用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能够快速对长距离输电线路进行扫描,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通过红外技术对电力设备的全方位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供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停电时间,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安防领域:红外技术构筑全天候安全防线
智能驾驶:全天候行车安全的保障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发展,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红外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车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行驶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夜间行车时,由于光线不足,传统可见光摄像头的成像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受限,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红外摄像头能够捕捉车辆周围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光线条件的制约,清晰地呈现出道路状况、行人、车辆等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有效降低夜间行车的风险。在雨雪雾扬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见光容易受到散射和吸收,导致能见度降低,而红外辐射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够穿透恶劣天气,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准确的环境感知信息。
此外,红外技术在远距离探测、盲区/隐蔽物探测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让驾驶者观察到更远距离内的环境,提前发现潜在危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除了用于外部环境监控,红外技术还可应用于驾驶员监控系统,通过监测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头部姿态、眼部活动等,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在驾驶员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在乘员状况监测、车内温度监测等车舱内感测系统中,红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方位地保障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结与展望
红外技术在民用市场的拓展进程中,正不断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从早期主要服务于军事和科研领域,到如今广泛渗透于工业、交通、安防、医疗等众多民用行业,红外技术的应用边界在持续拓展。在各民用场景中,红外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守护工业安全的气体检漏、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电网监测,还是助力石油石化全流程优化、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把控电子制造质量,红外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低成本化作为民用市场普及的关键驱动力,促使科研人员和企业不断探索创新,胶体量子点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为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有望打破传统红外探测器在成本、性能和应用场景上的限制,推动红外技术在民用市场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红外技术与更多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造出更多创新的应用模式和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让红外技术真正成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感官"技术。
红外探测器国产化之路论坛
光电技术赋能石油化工检测应用论坛
光电技术赋能智慧电网安全运营论坛
第三届AI安防与视觉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第七届“光"+智能汽车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