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物联、智能驾驶等新兴场景的快速崛起,全球光学产业正迈入 “技术深耕 + 场景拓展” 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作为各类智能设备的核心感知部件,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赛道。9月CIOE展会现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肖重阳受邀接受“光引未来・大咖说” 栏目采访,全面分享了联合光电的核心定位与竞争优势、重点领域布局、市场应对策略,以及对光学行业新兴机会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7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广东中山,主要提供ODM、OEM服务,聚焦于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三大领域的核心光学镜头组件研发制造,目前产品在智能物联、消费电子、智能显示、车载光学、红外光学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采访

核心定位与竞争优势:高比例研发投入,多领域产品布局
肖重阳表示,联合光电是一家研发型、创新性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 12% 以上投入研发,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及未来产品规划方面投入力度较大。公司的主要产品领域中,高清高倍变焦镜头产品体系占比最高,且在全球出货量较大;除深耕现有领域外,公司还在投影显示、AR 光波导、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等新赛道布局。
他认为,目前联合光电在国内光学镜头行业的定位是光成像、光显示、光感知三大光学领域的综合光学方案供应商。相较于同行,公司在高清高倍变焦镜头的研发、生产及服务上处于较领先位置。
需求增长与策略调整:重点领域需求攀升,定制化研发适配
智能物联、车载、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均有明显增长,其中汽车及工业领域增长尤为显著。随着智能驾驶兴起,汽车领域的摄像头、感知、光学、影像及雷达需求增长迅速,工业视觉、消费电子领域也保持增长态势。
对于联合光电而言,公司在 AIoT、车载光学及部分工业镜头领域早有布局,并长期持续推进发展;针对智能物联领域客户在特殊具体使用场景下的需求,公司会基于定制需求开展研发,应用最新技术,使产品更符合客户终端使用需求。
车载业务合作与响应: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快速适配市场变化
在车载镜头拓展过程中,联合光电更倾向于与客户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协同与供应链协同,希望凭借自身研发能力,与客户共同打磨产品,确保输出的技术方案与产品和客户需求高度一致。目前在车载镜头领域,联合光电已从单纯的镜头制造商逐步转型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作为一家成立二十年的光学企业,联合光电拥有深厚技术积淀,在关键领域布局上做了大量工作。面对技术迭代与市场变化,联合光电首先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强化前瞻性技术研究;其次定期向核心客户分享技术路线图,确保研发方向与客户未来需求高度契合;此外还会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以成熟可靠的产品技术模块,快速匹配客户需求。
客户痛点解决方向:保障产品可靠性,优化交付与适配
每个痛点都能推动行业发展,且痛点的满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技术与产品维度,联合光电重点关注的痛点首先是可靠性,尤其是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为此公司建立了专门的CNAS可靠性实验室,以满足客户的验证需求;其次是产品交付环节中精益化生产与规模化量产的痛点,公司会依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及生产节奏,优化生产组合形式,实现订单的稳定高效交付;最后是产品与感知算法深度适配的痛点,针对这一需求,公司会向客户提供详细的镜头参数文件及技术工具包,方便算法团队进行集成。
全球化与供应链:开拓海外市场版图,布局产研协同网络
肖重阳介绍,联合光电在海外布局较早。面对全球化竞争,公司当前正积极筹划应对措施:一方面积极开拓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其在全球布局了十大产研基地,其中泰国工厂已投产;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双循环,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光学机会与布局:挖掘新兴应用方向,强化方案供应商定位
肖重阳认为,光学在智能物联、智能驾驶等场景下,可能催生出 3D 感知与空间计算、AR/VR 中的透视和显示模组、多传感器融合智造 “视觉核心” 等新机会。目前,联合光电基于过往多年对光学技术与应用的探索,已形成以精密光学技术为基础,向智能显示、智能辅助驾驶、红外光学等新兴领域延伸的产业链,且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落地能力。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前沿动态,深入了解客户产品需求,进一步强化自身作为光学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让该品牌认知深入人心。